推广 热搜: led  b2b  纺织  销售  PPS  App  纺织业  上海  2.2  稀土 

一个改变命运的嘱托——周华的泥鳅养殖场

   日期:2014-03-21     浏览:104    评论:0    
核心提示:  这里是周华的泥鳅养殖场,2013年腊月22日这天,周华的养殖场非常热闹,有几个客户来购买他的泥鳅,可是当周华把他的泥鳅捞上

  这里是周华的泥鳅养殖场,2013年腊月22日这天,周华的养殖场非常热闹,有几个客户来购买他的泥鳅,可是当周华把他的泥鳅捞上来后,记者发现并没有多少。

  记者:好像也不是很多。

  周华:冬天了,冬天冬眠了,泥鳅冬眠的话它都躲在泥巴下面,不好捞。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周华决定把池塘的水放干后再捞。四个多小时后,池塘的水虽然已经放干了,可是泥鳅仍然不好抓。

  记者:怎么了?

  周华:陷进去了,太深了。

  记者:脚陷进去了?

  周华:对。

  泥塘里有一条深沟,抓泥鳅的工人不小心陷了进去。

  记者:脚被泥巴粘着了。

  员工:很深,这个沟很深。

  周华告诉记者,每年的4到9月是销售泥鳅的旺季,而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来销售,就是因为冬天泥鳅不好抓,而销售价格比较高。

  经销商:我那个顾客明天就卖完了,都是订购的,订好的。现在不是最缺的时候,现在大家都抓不起来了,冬眠了,过年了大家都要存货。

  周华:我们采取这个时间就是,外面没有了,我们利用这个空间来抓泥鳅。

  记者:有你说的那么多泥鳅吗?

  周华:我用锄头挖给你看一下。

  记者:有你说的那么多吗?

  周华:有,你看一下,这里面有80公分,你看随便动一下,看到没有,随便动一下就是。都钻到低下去了,全部都是泥鳅。

  记者:那你怎么抓?

  周华:用手工抓,我教你一下。按着它顺序方向去抓,速度快一点给它抓起来,给它弄混的话肯定是要溜走的。

  记者:就这样,好软。

  周华:对,很滑的。

  周华养殖的这种泥鳅叫圆鳅,它体形呈圆柱形,颜色青黑。是人们最常见也最常吃到的泥鳅品种之一。

  周华:不要看这黑黑的泥土,埋的都是宝藏。这田里都是我们的小金库。

  就是这种泥鳅,在江山市很多人以前都养过,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而周华用了四年时间,不但将这种泥鳅养殖成功,还带动40多农户一起养殖。提起他,周围人都说他脑子很灵活。

  局长:我们当地的人说就是脑子比较灵活,老是不停地动脑筋想办法,去找方法,找路子。

  经销商:他这个人的脑袋跟一般的人不一样,他的脑袋总是把什么事情做好。

  村民:他的脑子永远都不停,是这样,他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那些事情我都不懂得,我只知道自己种树苗。

  大家都知道周华泥鳅养得好,脑子很灵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养泥鳅也是迫不得已。提起这些,他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周华:(哭)怎么说,我一提他,眼泪就要掉下来。

  周华49岁时,开始养泥鳅创业,而这一切,都和坐在他身边的这两个女孩子有关。

  这里是周华的老家。因家庭贫困,周华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在江山市农贸市场靠贩卖金针菇为生。虽然赚的不多,但也能勉强维持生活。

  然而,就在2007年的12月,周华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的父亲得了食道癌不幸去世,为了给父亲看病花去了他大部分的积蓄,周华的生活陷入窘境。

  周华的老婆朱水香:家里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有白菜吃白菜,有萝卜吃萝卜,上街买菜买不起。

  周华:母亲经常发生毛病,病情也多。有苦都说不出,只有憋在心中。

  而更让周华感到压力大的,是父亲临终前的一个嘱托。

  画面中坐在周华身边的这两个女孩子,周华和他的父亲曾经共同抚养了10多年,父亲就是把这两个女孩完全托付给了周华。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以为是周华的亲生女儿,但是老人们都知道其实并不是。

  村民:夫妻俩都跑出去都没有回来,现在都读大学了,都是他供的,每年都好几万呢。

  周华的女儿:每年父亲节他们都会打电话发信息给我爸爸,想的都比我周到。

  原来,周华原本有一个哥哥,患有轻微精神疾病,1997年外出打工,没有想到,这一走至今都没有音讯,哥哥的妻子改嫁,留下了两个女儿,当时一个只有6岁,另一个还不到3岁。

  周华:报过案,我知道了线索,也跑出去找过,找过以后都没有发觉这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我也尽我的力量去查,所以我都没办法说这个事情。

  周晓丽:没印象,我没见过,从出生到现在总共才见过两次。应该我姐姐的印象会深一点。

  周梦燕:其实我对他长的什么样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

  父亲一走,抚养哥哥的两个女儿,就全部落在了周华的肩上。一家老小六口人,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可是贩卖金针菇挣来的钱根本无法维持,周华就在江山市的农贸市场里转悠,想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两年后,周华有了一个决定,他要养泥鳅。

  周华:2007年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泥鳅还是7、8元一斤,到2009年一看,泥鳅浮动相当大,15元一斤,我想这个买卖可以做。

  周华觉得泥鳅可以养,可看到他家里面的情况,周围的人都纷纷替他担心起来。

  老婆:万一掉下去的话,我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哪里赚钱去补这个窟窿。

  村民:我都给他讲江山有个地方的人也是养了好几十亩,后来没有养成功,都是亏掉了。

  周华也知道大规模养泥鳅有风险,他更知道家里的状况,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闪失。

  周华:现在这个岁数了,脚不踏稳的话跟得你不要进去做这个事情,你给他一脚踩在烂泥巴下面,下去的话你就爬不起来了。

  2009年3月,周华开始查阅有关泥鳅的资料,还走访了山东、四川、江西等十多个泥鳅养殖场,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养殖上的细节,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习惯,连泥巴都不放过。

  记者:这在干什么?

  周华:看一下这个泥巴,我觉得太肥了。

  记者:肥是什么意思?

  周华:肥就是说养泥鳅养是好养的,就是怕细菌感染大,天气温度不行,一下子热一下子冷,温度不均匀。

  记者:就是说看一下泥巴适不适合泥鳅生长?

  周华:对

  经过考察,周华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泥鳅,而适合当地养殖的是这种圆鳅。2009年5月,周华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50多万元,流转了20多亩土地,从外地引进了8000多斤圆鳅的种苗开始养殖,因为之前他做了两个多月的细致准备,到了年底,他的第一批泥鳅苗成功养活,卖了50多万元。

  2009年9月,又到了引进泥鳅种苗的时间,这时周华有了大胆的想法,他要研究泥鳅种苗的繁育。

  周华:外面一般拉一箱这些田的话最少都要60多万,因为自己孵化的话才20万。我自己孵化,跟外面拉过来比,节省40万块钱差不多。

  周华想的挺好,可这件事绝非一般。

  2010年4月的一天,周华繁育出的第一批种泥鳅产卵了,经过30多个小时,这些泥鳅卵顺利的变成了泥鳅苗。

  周华:孵化出来了,我们都很高兴,来了好几个朋友,他讲你那么好的技术,会出来了。看到那么一大片出来了,我这些朋友过来很高兴的。

  看到这些孵出来的泥鳅苗,周华很是高兴,可是他似乎高兴的有点儿早。

  周华:卵产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莫名其妙,看不见卵了,卵没有了,苗也没有了。也没发现他尸体,各方面都没发现过。

  连一条死尸都没有发现,周华心里非常着急,他的泥鳅苗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之后的几天,他发现泥鳅苗一天比一天少,有一些泥鳅卵也消失了。

  周华:那些帮我打工的人,我不会怀疑,因为这都是小小的卵,不可能是他们那些人给我拿走。

  村民:那个白鹭很喜欢吃这个。主要养的成功养不成功,就是下面看不见的那个。

  村民说的看不见的东西是指青蛙、水蛇等动物,这些动物都是泥鳅的天敌,周华觉得泥鳅苗可能是被他们吃了,他决定连夜守在池塘不远处看着,他要抓出这个背后黑手。

  周华:守了一夜,看了一夜,也没发现水老鼠、青蛙、水蛇各方面,我相当想不通这个事情。

  直到现在,即使是在冬天,周华仍然每晚都会像这样巡塘好几次。周华说之所以这样认真,是因为水下都是他的命根子。

  记者:为什么大晚上还要看?

  周华:因为表面上看不到什么东西,水下都是我的宝贝,我的命根子。

  周华:那当然,我一生当中的命根子,肯定重要,下面都是黄金。

  当初周华每天都像这样巡塘,可让周华匪夷所思的是,有时就隔一两个小时看一次,泥鳅苗和泥鳅卵就会不见了。

  从那时起,周华每晚睡觉前都会像学生复习功课一样,花半个多小时,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回忆一下,这渐渐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周华:睡觉时比较安静,各方面的事情想的比较周到,比较完全,比较细心。

  经过4天时间的思考,周华排除了各种原因之后,似乎找到了那个幕后黑手。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周华决定一刻不离地蹲在池塘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池塘里的泥鳅,到了半夜周华看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周华:结果到半夜的时候,看见大泥鳅,用水在那巴拉巴拉,慢慢地把那个卵给吃掉,慢慢少了,结果就发现了这个事情。要哭要笑,反正这个事情讲出来人家怎么相信,自己产出来自己吃了。

  原来,是大泥鳅吃掉了泥鳅卵和泥鳅苗。问题找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大泥鳅和泥鳅苗分开。可是泥鳅产卵的时间不一样,卵的数量又太多,不能每分每秒对他们进行分离。

  周华:这里产一下,那里产一下不在一起,不同一个时间产下来的话,肯定不行的。

  这个发愁的问题,周华只用了一张鱼网就轻松解决了,还使他养殖泥鳅的利润从原来的20%提高到了60%。

  周华通过给将要产卵的泥鳅打催生针,将泥鳅的产卵时间集中到了一起。还在产卵的池子里放了这样两张网。

  现场:你看,这有个小洞,大泥鳅产出来的卵,掉到第二层网下面,卵产下去的话就可以孵化出小苗。卵就不会给大泥鳅吃掉了,苗也不会了。

  就是这张网,成功的将大泥鳅和泥鳅苗分开。大大增加了泥鳅苗的成活率。再加上其他一些孵化技术,最终周华将泥鳅繁育成功。当年,他又将泥鳅养殖场从20亩扩大到130多亩,可是这么多的泥鳅,他要怎么卖呢。

  这里是江山市农贸市场,周华起初就是将泥鳅销售到这里,卖得很好。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周华想把泥鳅销售到全国各地。

  2011年初,周华听一个朋友说,衢州市的水产市场上有一个叫蒋松柏的人,经销泥鳅已有20多年,他销售泥鳅的渠道非常广。周华想通过他把泥鳅销售出去。

  周华:我听我那个朋友讲,老蒋是衢州市最大的批发商。

  他就是蒋松柏。别看他们现在有说有笑,2011年,在周华刚开始找他的时候,可是经历了一番周折。

  蒋松柏:他到农贸城里看到我再批发,他说他有养殖的。当时我还不相信。不相信我们这里本地养的起泥鳅,因为衢州市里以前有养的都养不起,不相信他养起的泥鳅好不好吃不知道。

  周华:他说你现在不要发烦我了,我现在泥鳅多的不得了,怎么销你的泥鳅,你的泥鳅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泥鳅。

  蒋松柏不相信周华能成功养活泥鳅,担心以后不能长期供货,即使是养殖的,也不知道周华养的泥鳅到底好销不好销,所以拒绝了他。2011年5月,周华到福建、江西等地的水产市场上去考察,他要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泥鳅更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的记者在市场上做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泥鳅时都说出了这样的话。

  记者:平时喜欢吃哪种泥鳅?

  消费者:圆鳅好,吃起来比较柔软。

  消费者:这个不是很注意,容易煮熟一点。

  经销商:肉细嫩,吃起来比较柔软。

  记者发现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吃软的、吃着方便的泥鳅。周华当时也同样发现了消费者的这个喜好。他立即在市场上买了几个不同品种的泥鳅,同时也买了蒋松柏下游客户的泥鳅,回到家后周华一个一个的做对比。这一比,让周华发现他养的这个品种的泥鳅有一个特点,他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让蒋松柏接受了他的泥鳅,使销售额翻了一倍。

  2011年6月,周华再一次找到蒋松柏,这一回他并没有直接说让蒋松柏帮忙销售,而是拿来了几条煮熟的泥鳅让蒋松柏品尝,结果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采访时,周华特意买了其他品种的泥鳅,像当时给蒋松柏介绍一样,也给记者介绍起他养殖的泥鳅的特点。

  周华:这个是刚煮熟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骨头和肉,你看轻轻的一弄,肉就可以全部扒下来了。肉是分离的,刺缝里都没有肉了现在。这是另一种泥鳅,我们来试试看。看到没,拉不下来,使劲的话要断掉了。看到没,它的肉总跟骨头分离不清,它有它的特点,不管怎么分,刺里面也有肉,骨头里面还是有肉粘连。吃的话,各个客户口味不同,我们有我们的口味,他们有他们的口味,就看每一个人的喜好。

  当时,周华就是给蒋松柏做了这样的一个对比,周华还让蒋松柏在销售泥鳅时,将他养殖的泥鳅按照他的方法煮熟进行推销。

  蒋松柏:老周告诉我的方式,我给下面的客户给他们这么说。我那个客商要进我的货,他说要老周的货。然后销售量好,所以他的泥鳅我全包销的。

  原来,周华养殖的泥鳅,正是蒋松柏一直寻找的,市场上售价高、而且受消费者欢迎的圆鳅。

  周华这个看得见的方法,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经销商来到他的养殖场购买泥鳅。2012年时,周华的泥鳅通过蒋松柏销售到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年销售泥鳅10多万多斤。

 
标签: 泥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