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同学频遭手机短信骚扰,3名什邡高中生开始进行垃圾短信调查,这比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调查还早一年。6月1日,德阳市长冷刚给参与调查的中学生颁发“科技创新市长奖”。中学生为什么调查垃圾短信?他们有哪些应对措施?昨前两日,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2005年9月,高朗考入什邡中学,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旷紫薇、罗可晗分到一个研究小组。到底研究什么呢?3人有点茫然。在放学路上,身边过路的一名小伙子的电话响了,他喃喃自语道:“无聊!又是这些垃圾!”一语惊醒梦中人:垃圾短信不仅扰乱了同学们的生活,还给很多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3人一致决定进行一个关于垃圾短信的研究调查。在老师姜全智的指导下,3人开始制作调查问卷。
当年10月15日,3人带着问卷上街了。叫他们尴尬的是,每一个受访者第一句都是问他们是不是推销产品的。解释清楚后,受访者都很配合,历数垃圾短信的烦心。最终,他们发放问卷521份,回收456份,有97%的被调查者收到过“垃圾短信”,86.4%的受访者不相信短信内容。2005年底,这份垃圾短信调查正式完成。去年3月,这份调查获得四川省科技创新社科类一等奖。评委认为,这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出应对措施,很有创新精神。
在这份两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中,3名中学生提出了垃圾短信的应对措施:对于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切莫轻易相信和回复。如要订制业务最好选择信誉比较好的S P ;公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法律规范“短信群发器”的销售。
6月1日下午,在德阳市政府办公大楼,市长冷刚亲自向7名中小学生颁发“市长奖”,鼓励全市中小学生以7名获奖者为榜样,探索创新。
“我们早就在用他们的办法来应对垃圾短信了!”得知垃圾短信调查已获“市长奖”,高朗的同学有些自豪,“按照他们的办法,一般的垃圾短信骚扰不了我们”。姜全智老师告诉记者,调查垃圾短信后,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对一生可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链接
A 权威调查2006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第一份手机短信状况调查报告: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其中商品广告、欺诈类短信居多。有八成用户对垃圾短信听之任之,近一半的手机用户不知如何退订短信服务。
B 立法建议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紫芸提交议案,建议加快出台《反垃圾短信、邮件法》,对垃圾短信和邮件的制造者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对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进行实名制管理,合法广告信息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的单位、电话及手机号码,所产生的一切资费均由广告发送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