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led  b2b  纺织  销售  PPS  App  纺织业  上海  2.2  稀土 

淘宝网将在上海开出首家“落地”店

   日期:2006-07-04     来源:媒体    浏览:212    评论:0    
核心提示: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只能通过照片了解商品,难以“眼见为实”地了解质量情况,这种消费方式目前还仅为少数人所接受。为改变这种局面,向来勇于创新的浙商又首吃螃蟹,首开网购“虚实结合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只能通过照片了解商品,难以“眼见为实”地了解质量情况,这种消费方式目前还仅为少数人所接受。为改变这种局面,向来勇于创新的浙商又首吃螃蟹,首开网购“虚实结合”的先河。
    
    昨天,亚洲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站旗下淘宝网宣布,将在上海的黄金商业区南京西路开设国内首家实体商城——淘宝城,并将在今年完成11家实体店开业的目标,从而实现其网购实体化的构想。
  
    首家淘宝城在沪亮相
  
    “不久后将开业的淘宝城,拥有12000平方米的总体内部空间,内部隔断成300多家现代化独立店铺。考虑到卖家主要做网上交易的特点,该商厦将全面覆盖无线网络,顾客既可在店内看商品,又可在网上购买,实现网上、网下经营的自由切换、互补。除了硬件设置,淘宝公司还将定期提供免费的网络开店培训,鼓励淘宝城的租户在网上开店。”淘宝公司总经理孙彤宇介绍说。
  
    其合作方聚为投资有限公司,将把其位于上海南京西路580号的“韩港城”商场更名为“淘宝城”。商场紧挨上海人民广场,比邻由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陇镇伊势丹、鸿翔百货营造的中高档购物环境,面对上海电视台,背靠南证大厦,是上海最繁华的交通枢纽、白领出入的主要地带,也是诸多网络买家、卖家当面交易的首选地点。
  
    孙彤宇表示,在此次合作中,淘宝公司不投入,不收益,只是授权“淘宝”名称给商场使用,换取对淘宝卖家进驻的优惠。只要是淘宝的卖家,通过身份确认,并与经营公司达成协议,就能享受最低6折的租金优惠,优先入驻“淘宝城”。
  
    “网购落地”有望普及
  
    作为浙江知名网商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网站旗下的“尖兵”,淘宝网近年来以其免费开店、开设网络警察、推出“支付宝”一类新型的网络支付方式等诸多手段,迅速笼络了大量人气,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
  
    然而淘宝公司在调研中同时发现,中国网上购物群体对“眼见为实”有比较强烈的要求。虽然通过“支付宝”等消费保障方法,网购欺诈的比例已经很小,但是由于网络消费者对物品描述的理解出现偏差,网络纠纷仍然存在。而随着销售商品数量的增多,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突出。“目前淘宝网上的商品已超过3000万件,很快将突破1个亿,所以让部分照片及文字难以描述的商品走下网络,可以给网络买家、卖家提供另一个自由沟通、试用的场合,从而让网上购物更顺畅。”孙彤宇说。
  
    对此,淘宝网此次的合作者——聚为投资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支持,并承诺将在第一家淘宝城的基础上,在上海全方位推广这一模式,下一步是在其下属的11家商场全部采用“淘宝城”模式。这一计划将在2006年下半年完成。另外,淘宝网也表示,网购“落地化”将在国内其他城市同步铺开。
  
    作为淘宝网络真正的掌握者——马云透露,冠名淘宝城是一个带有试验性质的举动,如果效果好,淘宝网这一合作模式也将很快在全国铺开,第一期的目标城市是: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而杭州也已经在商谈中,并已经有不少当地的大型商场也开始和淘宝网接触。业内人士称,淘宝网每年的销售额高达数十亿元,如果进入传统落地店,这又将产生一个商业巨无霸。
  
    “淘宝”卖家多持观望态度
  
    与“网店落地”的具体操作者所表现出的乐观形成对比的是,在淘宝网开设了店铺的网民似乎对这一新形式兴趣不大。记者在获悉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淘宝卖家,他们均表示,暂时没有将网店开到上海南京路的打算。
  
    杭州的淘宝卖家“非鱼”告诉记者,她的店铺主要以转让一些闲置化妆品、服装为主,“作为业余卖家,不可能到上海去开店”。据她介绍,她周围的淘宝注册用户的情况也都与其类似,“网络购物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免去高额的店铺租金,而实体店的推广很可能使这一优势消失。”
  
    北京的卖家“糯米团子”则向记者表示,她虽然有把网上的翡翠专营店落地的打算,但“毕竟没有成功的先例”,暂时持观望态度。对此,孙彤宇表示,他们推广实体店的初衷只是希望网络消费这一形式能更加成熟、更加平民化,“网上、网下互动,可以弥补网络购物的不足,这点诸多网民今后肯定会越来越理解。”而淘宝网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实体店首先考虑的卖家是一些销售中高档商品的网民,“比如手机、MP3及各类电子产品等,毕竟这些产品仅通过网络上的描述难以让人放心,出现理解偏差的可能性也较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