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led  b2b  纺织  销售  PPS  纺织业  App  上海  2.2  稀土 

徐向春:九月钢材市场谨慎乐观

   日期:2006-09-09     来源:媒体    浏览:231    评论:0    
核心提示:    经历了6、7月份大幅下跌,8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低位盘整,混乱的市场价格体系逐步回归合理。对于9月份行情,我们表示谨慎乐观:价格回升是主基调,同时阻碍市场好转的因素亦应引起市场注意。      首先,
    经历了6、7月份大幅下跌,8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低位盘整,混乱的市场价格体系逐步回归合理。对于9月份行情,我们表示谨慎乐观:价格回升是主基调,同时阻碍市场好转的因素亦应引起市场注意。  

    首先,前期受到抑制的有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市场反弹条件日趋成熟,九月份价格回升是可预期的。 

    ⑴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处于正常状态。从供给方面看,受季节性因素以及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部分钢厂因亏损已经停产或减产,钢铁产能释放受到抑制。7月份粗钢、生铁和钢材的日产量分别为116.42万吨、111.96万吨和124.71万吨,月环比分别减少5.64万吨、4.88万吨和12.62万吨。7月份粗钢资源量3314.5万吨,同比增长13.0%,从近三年情况看,今年粗钢资源增长速度仍保持比较合理的水平,资源压力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为了防止经济从偏热走向过热,中央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未来经济增长仍将适度而不是幅度减速。由于2005年四季度之后新开工项目较多,在建投资规模偏大,投资增长的惯性依然较强;2006年又是“十一五”规划许多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的年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建设、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项目客观上都需要扩大投资需求,下半年许多中央和地方重大投资项目需要开工,将带动投资的加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预测,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三季度经济增长将保持与二季度大体相当的水平,四季度将有所下滑,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上半年会有所降低。 

    因此,下半年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保持增长的势头也不会改变。旺盛的市场需求仍将是支撑钢材价格稳定的主导因素。 

    ⑵国际市场价格依然保持在历史高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持续强劲,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继续在高位攀升,7月份再创历史新高。进入8月份,CRU指数有所下滑,八月底为159.2点,比上月下跌7.4点。 

    从近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情况来看,各国经济增速都有所加快,并且高位增长的态势将保持一段时间。根据7月上旬德国IFO研究所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2006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将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长2.1%,较上年提高0.5百分点。从最近OECD发布的23个成员国先行指数的情况来看,多数国家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近发布的关于西方七大工业国和韩国的先行指数,多数都出现了上升势头。 

    综合分析,国际市场高位回调主要是因为欧洲市场步入夏休,季节性需求下降而导致价格下滑,后市有望恢复较快,而北美市场也继续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因此,目前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疲软对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不足以反映国际钢材市场的中、长期走势。预计中国市场拉动国际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小,而更大的可能性是国际市场有助于增强中国市场信心,并继续消化中国部分过剩产能,从而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适度上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废钢价格开始回升。韩国从美国订购近3.5万吨废钢,9、10月份发货,1号重废价格约269美元/吨(C&F)。此价格比韩国最近进口的美国废钢价格上涨4美元/吨;也有报道美国出口东南亚1号重熔废钢报价已经达到280美元/吨(C&F)。在美国,汽车打捆废钢8月份发货价格下跌平均97美元/长吨之后,福特公布了9月发货汽车成捆废钢招标价格,中标价格较前一个月涨45美元/长吨至296美元/长吨。随着汽车成捆废钢价格上涨,预计美国国内废钢价格也将上涨。废钢价格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钢材价格反弹。 

    ⑶钢材库存持续下降。据兰格钢铁网调查,8月25日北京建筑钢材库存16.83万吨,比上周下降4.21%,接近历史最低库存水平,市场上部分规格如Ф16—25mm螺纹钢供应紧张,建筑商拿钱买不到钢材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主要城市板材库存调查也表明,冷热卷板库存处于今年最低水平。当市场止跌走稳时,低库存通常预示着价格随时可能出现反弹,八月下旬建筑钢材市场已经显露出跃跃欲试的上涨苗头。
 
    ⑷困扰市场的价格倒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前期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钢材价格严重倒挂,市场失去参照系,价格剧烈动荡。针对建筑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华北五钢厂充分考虑经销商利益和市场承受力,及时大幅度下调了7月份建筑钢材出厂价格,高线和大螺纹价格分别调整为3200元和3000元,一举解决了困扰市场的倒挂问题,受到经销商欢迎和大力支持,市场心态趋稳,建筑钢材价格因此比板材提前半个月走稳。然而以热卷为代表的板材价格因几家大钢厂市场预期与经销商仍存在较大差距,迟迟未能下调出厂价格,最大倒挂幅度达千元,成为市场忧虑重重的“靴子”,影响了经销商的市场信心,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上缺少动力和活力。8月下旬,宝钢、鞍钢等相继推出新价格政策,不同程度地下调价格,市场倒挂幅度缩小到200~500元。尽管倒挂仍然存在,但是钢厂举动表明了市场各方预期差距在缩小、利益趋向一致,为维护市场稳定、推动价格回升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一个多月的低位盘整,建筑钢材、板材具备了反弹的条件。当前正值金秋时节,亦是建筑钢材销售的黄金季节,市场参与各方应抓住市场良机,加强沟通协调,钢厂制定合理价格政策,并控制资源供应量,经销商积极配合,建筑钢材有望步入反弹行情。板材亦由于价格倒挂基本得到解决,减轻了市场反弹压力,经销商有望获利而积极性大增,以热卷为首的板材价格反弹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价格回升的基础是脆弱的。尽管我们看好9月份钢材价格上涨,但是不可否认价格上涨的基础是脆弱的,仍存在一些影响上涨甚至导致下跌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新增产能仍保持快速增长,产能过剩压力依然沉重。中钢协统计,2005年底全行业炼钢产能4.14亿吨,炼铁产能3.91万吨,轧钢产能4.2亿吨。今年1-7月钢铁行业(不含矿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92.66亿元,同比增长2.7%。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已新增产能炼铁741万吨、炼钢1218万吨、热轧1581万吨、冷轧196万吨。预计全年新增产能炼铁2300万吨、炼钢2500万吨、轧钢4300万吨。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通过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来保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是比较脆弱的,也决定了价格上涨基础不甚牢固。今年1—7月,粗钢产量23603.65万吨,同比增长18.9%, 粗钢资源量22215.93万吨,同比增长13.3%,比粗钢产量增速低5.6个百分点。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消化了1150.19万吨粗钢,占粗钢增产的30.66%,为缓和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钢材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引起了美、韩等国家对中国钢材的警觉和抵制,钢材贸易摩擦进入多发期,未来不能期望钢材出口继续大幅增长。由于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处于大而分散的状态,不具备限产保价的条件,预计钢铁产量逐月增长的势头仍将保持下去,当出口不再能够消化继续增产的资源时,国内供应过剩压力将会加大。 

    以热卷为例,今明两年是热卷生产线投产高峰期。据统计,2005年全国热轧宽钢带(热卷)生产能力超过6500万吨,比上年增加1790万吨;2006年将继续增加2300万吨,预计2007年仍有约2000万吨新增能力。随着产能的形成,热卷产量不可遏制地大幅增长,2006年1—7月产量3435万吨,增长24.8%,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这一增长态势。目前生产热轧卷的钢厂已经超过20家,随着新厂家投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市场竞争加剧。 

    ⑵钢厂与贸易商不对等关系严重影响了钢材市场稳定。在供应链环节中,钢铁生产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理所当然,但是钢厂与贸易商的不平等关系则是不正常的。钢厂与贸易商的不平等关系可以概括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在市场低迷时,钢厂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贸易商订货,并全力保证合同兑现和改善售后服务,厂商携手共渡市场难关;然而市场销售旺盛时,钢厂常常不按合同条款履行义务,出厂价一涨再涨,供货数量说减就减,将利润尽可能留给自已,成本转嫁给处于弱势的贸易商。不稳定的厂商关系导致价格不稳定和市场秩序的混乱,今年夏季钢材市场大幅度动荡再次印证了这一因果关系。 

    今年5月下旬,钢厂轮番上调出厂价格,掀起一股涨价浪潮:热卷价格累计上调300~500元,中板上调200~450元,建筑钢材上调200~330元/吨。钢厂调价行为刺激了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各品种涨幅为(6月中上旬与5月22日相比):中板564元,热卷526元,螺纹钢134元,高线197元。而春节后至5月22日的三个多月里,各品种涨幅为:中板985元,热卷1004元,螺纹钢304元,高线446元。也就是说在前期钢材已经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短短半个月涨幅相当于前面三个多月累计涨幅的44~57%,尤其是钢厂追涨政策使经销商陷入涨价不盈利甚至亏损的怪圈,经销商叫苦不迭。虚假性繁荣缺乏坚实市场基础,经销商采购意愿减弱,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陷入低迷,积累的市场风险终于在6、7月份大爆发,钢材价格跌至4月初的价位,不仅经销商损失惨重,钢厂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利益同享、风险共担是构建厂商关系所应秉承的重要原则。所谓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就是厂商之间要以互惠互利、利益和风险均沾的原则,通过利润的合理控制和分配来共同参与和经营市场。其它行业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合作中,同甘苦,共患难,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共同实现“双赢”的目标,厂商关系才能更加牢固和持久,市场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波动。 

    当然,构建稳定健康的厂商关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当前,市场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心态仍不稳定时,钢厂如果仍只顾一方利益而不顾另一方利益,频繁大幅调价,市场反弹有可能过早夭折。 

    ⑶市场心态不稳,短线思维盛行。近两年,国内国际钢铁市场运行规律出现新变化:价格行情变化波动周期比以前大大缩短,价格循环周期由以前的1~2年时间,缩短为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钢材价格波动加剧。2005年二季度以来和今年夏季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市场参与各方损失惨重,个个心有余悸。由于市场长期运行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为了规避风险,压缩库存,快进快出,追涨杀跌成为市场常见的操作手法,市场秩序愈发混乱。如果本次反弹出现市场价格急速上涨,钢厂紧跟大幅调价,那么反弹行情很可能走不多远就会掉头向下,导致市场心态再次恶化,后市发展将是不容乐观的。 

    总之,市场价格回升条件基本成熟,这是市场所期盼的,也是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果钢厂吸取7月价格大幅下跌的教训,价格贴近市场实际,消除价格震荡的因素;经销商摒弃短线操作手法,减少投机行为,价格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合理回升并保持稳定,这种结局会远远好于钢材价格震荡一直持续下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