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led  b2b  纺织  销售  PPS  纺织业  App  上海  2.2  稀土 

纺织行业未来发展形势挑战大于机遇

   日期:2007-06-15     来源:媒体    浏览:842    评论:0    
核心提示:    2007年上半年的行业运行态势显示,受内外部多种压力影响,国内纺织行业从2007年开始已经由前期的快速发展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展望07年下半年的形势,我们认为国
    2007年上半年的行业运行态势显示,受内外部多种压力影响,国内纺织行业从2007年开始已经由前期的快速发展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展望07年下半年的形势,我们认为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风险

    截止07年5月底,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升值幅度已经达到6%,而且进入07年后,人民币汇率上升步伐日益加快,已经连续30多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从5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区间再度扩大,预计后续人民币仍将保持持续升值态势,上升步伐有可能继续加快。人民币升值对于纺织这样出口比重大、平均利润率低的行业来具有很大压力。根据业内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将减少行业利润72亿元左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升值幅度的加大,行业议价能力有可能逐步减弱,每1个百分点升值对行业盈利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未来汇率的长期持续升值将不断压缩纺织行业的盈利空间,特别对于一部分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无法通过提价转化升值压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将面临破产的命运。从长期看,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推动行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2)出口退税进一步下调的风险

    2006年9月15开始,国内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11%,07年开始出口退税下调的影响逐步显现,我们认为07年上半年行业出口增速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均有此方面的原因。数据显示,07年上半年纺织行业贸易顺差依然居高不下,前4月国内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383.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3.61亿美元。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出口退税是否继续下调已经成为悬在了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此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纺织出口退税是否调整还在研究协调之中,何时调整,如何调整要放在全国外贸顺差的大背景中看待。

    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的下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对行业利润的侵蚀更大更直接。如果产品销售价格不变,出口退税下调几个百分点,相应的毛利率就下降几个百分点。而且对于下游出口客户来说,因为出口退税下调而提高价格的难度更大些。

    由于06年调整的纺织品的出口退税,而占出口比重60%左右的服装出口退税没有调整,相对影响还是局部的,若07年服装出口退税下调,整个行业将面临较利润的损失。

    我们认为出口退税下调对从事低端产品制造,以跑量为主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影响最大,低端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缓解贸易摩擦的牺牲品。从长期影响看,与人民币升值一样,出口退税的下调也将加速行业的产业升级,推动行业由数量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3)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

    虽然近年来内需对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拉动力日益增强,但出口市场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随着中欧、中美特保设限的即将到期,国际市场为了阻挠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正在利用其他手段对中国纺织出口设置障碍。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止06年10月,我国遭受国外贸易保护调查案件815起,其中反倾销712起,反补贴4起,保障措施74起,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25起,涉案金额总计为2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遭受贸易摩擦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由此对行业整体的预期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预期。

    除了特保外,从法律层面看,2008年以后还有针对中国的“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可以继续实施到2013年,而非市场经济地位又将使得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案件是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另外,近日欧盟宣布宣布从07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即REACH法规。中国出口欧盟的化纤、纺织产品均属于该项法规的安全监控范围。因注册、检测、评估费用较大且全部由出口企业承担,因此REACH法规的实施将直接增加国内企业的出口成本,REACH法规被认为07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趋势,预计从07年下半年开始将直接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的出口。

    我们判断,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各种手段将成为特保设限取消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比单纯的出口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对国内纺织服装出口欧美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冲击。

    (4)人力成本上升和周边国家崛起带来的比较优势的下降

    在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优势一直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种优势正在日益削弱。根据业内统计分析,1988-1998年的10年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230%,到2002年底已经增长了超过4倍,其增长速度源源超过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等地。

    根据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瑞士Werner最新发布的针对2007年全球主要纺织工业国家劳动力成本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沿海地区)上升势头迅速,已明显高于周边的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

    在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逐步削弱的情况下,近年来周边国家如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越南等地正凭借丰厚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行业,逐渐成为与国内纺织企业争夺国际订单的主要竞争对手。

    (5)结构性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

    尽管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和内需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绝大部分时间投资增长仍领先于消费的增长,长期的高投资带来的产能释放压力将长期困扰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未来出口增速放缓、内需增长刚刚启动的市场背景下,产能过剩特别是结构性过剩(低档产品过剩,中高档产品缺乏)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棉纺行业为例,长期以来国内棉纺织行业的纱、布产量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产能扩张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下游服装、家纺领域需要的高档纱、面料仍需要大量进口。从目前趋势看,预计“十一五”末,国内棉纺纱锭总量将由2006年的8500万锭增加到1亿锭左右,而其中大量的增长具有很强的同质性,由此带来的供给压力不容小觑。另外化纤行业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历史上由于大量同质化的产能急速扩张造成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乃至全行业陷入亏损的教训记忆犹新,截止目前涤纶等子行业仍未从前期产能扩张带来的阴影中走出。大量同质化产能的过剩只会削弱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最终导致行业内部的洗牌。

    我们认为,在内外部压力之下,只有通过行业内部的转型和升级,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才能逐步提高产能扩张的质量,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

    (6)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薄弱带来的风险

    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长期以来盈利能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薄弱。根据业内统计,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价值链或盈利分布中,生产加工只占10%,而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获得。当前国内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还在埋头抢夺可怜的10%的盈利环节,而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成本上升等因素还在进一步压缩这一可怜的盈利。

    在欧美国家,纺织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3%—5%,最高可达10%,而我国纺织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1%,全行业真正自主创新的比例不到10%。

    研发投入的不足在行业发展中具体表现为产品原创能力差、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和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全球范围内看,目前日本和韩国在新型纤维开发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欧洲和美国在品牌服装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的纺织行业由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薄弱长期以来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角色,面对内外部的压力,转嫁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的纺织行业应该逐步淡化纯制造环节,加强技术投入,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同时积极推动品牌和下游渠道的建设,才能分享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

    以上是我们对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未来面临的压力及可能对策的一些基本分析,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依然要看到行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1)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内需市场的拉动效应将不断增强。(2)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上升空间,基本保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继续增长。(3)我国的纺织行业具有十分完整的产业链(4)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纤生产国,原料资源十分丰富。(5)我国具有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为行业内的专业分工、节约成本、提高上下游配套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构成了我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扎实基础。(6)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经历过多年充分竞争洗礼,应对市场风险具有较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我们认为我国纺织行业具有长期发展积累的优秀竞争力,内外部的压力对行业发展而言,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困难和阻力,另一方面则是行业转变的动力。未来行业将逐步通过自我转型和产业升级应对内外部的压力,我们预计07年开始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07年下半年行业收入、利润和出口增长将低于上半年,预计07年全年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在20%和30%左右,出口增长在12%-15%左右。

    未来3-5年国内纺织行业将经历一个较为痛苦的转型期,大量微利、粗放式增长的企业将遭到淘汰,转型期过后行业的大环境将慢慢改善,行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经过竞争洗牌生存下来的公司(具备技术创新能力、或具有品牌和渠道优势)将真正成为行业和市场的强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