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led  b2b  纺织  销售  PPS  纺织业  App  上海  2.2  稀土 

品牌农业成了农民“金饭碗”

   日期:2006-08-15     来源:媒体    浏览:253    评论:0    
核心提示:    过去由着性子种庄稼,秋后着急找市场;如今拿着订单照“方”种田,坐在家中客商来。山西长治——品牌农业成了农民“金饭碗”。      春夏之交,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钞沟村“沁州黄”小米生产基地,农民

    过去由着性子种庄稼,秋后着急找市场;如今拿着订单照“方”种田,坐在家中客商来。山西长治——品牌农业成了农民“金饭碗”。  

    春夏之交,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钞沟村“沁州黄”小米生产基地,农民张二小正在自家已磨耙好的18亩谷子地里,把“沁州黄”公司统一配送的无公害有机肥撒向田垄。张二小高兴地说:“以前凭感觉种的庄稼,产量低,品种差,小米卖不出去;如今有了品牌,拿着订单明白种田,俺这18亩谷子一年至少收入2万元!” 

    目前,长治市已有225个企业的农产品注册了商标,30个农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有11种产品进入美、日、韩、新加坡等市场,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政府推动——给农产品“建档案” 

    位于上党盆地的山西省长治市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鲜明的区域特征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为提高农副产品的知名度,长治市提出“注册一件商标,创出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市县两级连续三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 

    今年开春,长子县青椒种植户郭立生根据专家建议,买来2000多元一斤的青椒种,用无公害的烟雾弹灭杀病虫害,确保椒秧品质无损。郭立生认真地说:“品牌青椒按质论价,每个环节都不能含糊,青椒才能卖出好价钱!” 

    长治市政府联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合力给农副产品“建档案”。如今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绿色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已被消费者广泛认可。“沁州黄”小米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屯玉牌”玉米杂交种子成为拥有全国驰名商标的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全市有7个优势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49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都使用了注册商标。 

    长治市定期携名优产品和生产厂家参加各种产品展示展销会,为品牌农副产品打开市场。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长治市参展的130多种名优农副产品现场销售额近百万元,签订意向合同额1.2亿元。长治市还建设了“晋商网”、“长治绿色农网”等专业网站,定期发布绿色农产品供销信息。 

    科技带动——露地变大棚,一季变三季 

    在长子县大李村土专家李生贵的青椒大棚里,总有四邻八乡的椒农聚拢来向他取经。长子县电视台还开辟专栏《生贵时间》,特邀李生贵根据青椒生长的不同时期,对症指导农民。县农业局也编写了通俗易懂的《青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和技术光盘发放到农户手中,并定期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 

    种了20多年青椒的老椒农徐光明感慨地说:“露地变大棚,一季变三季,品质好了,每亩青椒可收入5000元以上,比过去每亩多收1000多元,加上第二茬西葫芦又能收入5000余元,亩收万元不成问题!” 

    沁县特产的小米沁州黄历史上曾被作为宫廷贡米享誉中外,后来却因产量不高、品质退化而失去了市场。沁州黄集团公司董事长石耀武告诉记者,沁州黄的生产具有非常特殊的气候、土壤、技术要求,公司专门聘请专家进行多项良种繁育课题研究,并通过对农民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加工、统一的物资供应、统一的品牌销售等“五统一”, 在育种、栽种、管理加工、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步入了标准化生产轨道。 

    长治市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全程标准化和安全性控制,确保名优农副产品的品牌质量。近年来,长治市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0万亩,涉及200个龙头企业,总产值达19亿元。 

    照“方”生产——品牌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品牌使长治名优农产品有了进入超市的“身份证”。沁州黄小米认证了绿色标识后,不仅进山西各地超市无阻,而且还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地,价格上涨了一倍多。潞城熬脑大葱质地优良,未注册商标前只能在农贸市场上销售,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2003年注册商标后,“熬脑牌”大葱挺进各大超市,身价倍增,在北京市场一棵葱卖到一元钱,每亩大葱收入2200多元。 

    一个品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开发生产甜糯玉米的潞城市神农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注册“潞玉”牌商标后,市场需求大增,与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的农户由未注册前的1200户猛增到5000户,种植面积从不足2000亩增加到10000亩。国家级贫困县武乡县脱毒马铃薯加工公司,注册“晋武”牌商标后,公司年销售马铃薯2000多万公斤,发展订单2万余亩,使马铃薯成为该县农民的一项致富产业。 

    品牌农业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农民不再由着性子盲目种田,而把照“方”生产变成自觉行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